鳣痯往吇新闻网

化用中国戏曲到达诗境的美

  • 2025-05-15 13:23:07
  • 阅读(8839)
  • 评论(2)
  • 摄影/王小宁

    ◎田超

    5月11日,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规复计划”的开篇之作《风雪夜归人》,在首都剧场的首轮演出闭幕。该剧是闻名戏剧家吴祖光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之作,以名伶魏莲生与官宦姨太太玉春这一对“幸灾乐祸”之工资仆人公,书写他们的情感悲剧,和对爱与庄严的觉醒与寻找。新版《风雪夜归人》在原作精力内核之下,拔取莲生与玉春的爱情作为主线。

    爱恨分袂,今天的年轻人能懂

    《风雪夜归人》最早的正式演出纪录是在1943年的重庆,随后在上海等地演出,引起惊动。北京人艺的首版《风雪夜归人》演出于1957年,由夏淳导演,张瞳、杨薇、童弟、舒绣文等表演艺术家共同创作和演绎。时隔68年,这部有着深挚沉淀的经典之作再度归来。

    展开剩余 70 %

    80多年前,“伶人和姨太太爱情”的情节或许能引起一些观众的猎奇,但今天观众的情趣和审美已然产生很大变更,如果按照那种新奇感,或者说是猎奇感去演,就会显得俗套。

    人艺新版的主创团队对准的没有是男女仆人公身份的特殊,和约会、私奔等情节,而是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他们的处境。他们在剧中所面对的身份差异等问题,今天的年轻人依旧会遇到。魏莲生与玉春的对手戏完整呈现了一对情人的爱恨分袂:从初次相逢的举棋没有定,到府内相会时的相互知心,再到后来决定冲破重围时的决绝。

    魏莲生与玉春两人的心理和干系的变更,经过肢体说话和动作节奏显示出来。迥殊是尾声两人那段凄美又满怀希望的双人舞,让观众遐想到《梁祝》“化蝶”的华彩乐章。这个处置惩罚较该剧以往版本有很大冲破,既预示着两个人的融会与重生,又能让观众获得心理上的满意——有对男女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期盼,也有对舞台全体唯美诗意空间的享受。

    融入昆曲,也融入昆曲的质感

    在话剧表演中融入戏曲美学,是新版《风雪夜归人》的一大特色,从中能够感受到昆曲雅致悠远的质感。剧中迥殊计划的戏曲身段,给两位分别有戏曲和舞蹈功底的演员提供了发挥空间。

    与有些舞台艺术作品塑造戏曲男旦演员的娇媚没有同,作为北方昆曲剧院武生演员的刘恒,为魏莲生这个人物注入了风骨:他外表能够是天上的仙女,骨子里却有着林冲的豪情与纠结,演员与脚色戏里戏外身份和气质的叠加,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多面。

    第一幕,魏莲生以一段“戏中戏”《天女散花》亮相。第二幕与玉春书房相会的重头戏里,当玉春问他“谁才是顶可怜的人”时,他先是以旦角的姿态掩面退步,随后又以武生云手回身甩袖,魏莲生从狐疑到觉醒的心理变更,经过对戏曲程式的改造,以具象的动作外化出来。

    这种没有同于以往话剧舞台上优美女旦的肢体说话,在第三幕商定私奔的那场戏中显示得更为明显。魏莲生独白时,他站如松的气质与颤动的念白形成反差,正如林冲夜奔时内心的挣扎。如果给刘恒提点建议的话,就是魏莲生这个人物是大红大紫的京剧名角,应该更有角儿的风采。

    别的,剧中扮演苏弘基的李洪涛,在这台由年轻演员担纲的《风雪夜归人》中显得分外成熟稳健,他手里有一个看没有见的鸟笼子,将男女仆人公的爱情和人性压抑在笼中。他的那段昆曲《单刀会》中的《新水令》,与人物性情和处境相得益彰。同时,苏弘基由于身上的男性权威和官宦做派,而成为整台戏中最压台的人物,这也让男旦魏莲生的风骨没有那末高耸。

    舞美清雅,既在叙事也在表意

    该剧的舞台计划摒弃了繁复的具象场景和高科技手段,转而从我国戏曲的传统中罗致灵感。艺术引导冯远征的想法是,“首先要在视觉上让观众感受到纯洁的美。”舞台上主要以软景构建适意空间,重重垂落的纱幔随着剧情和人物处境的变更进行调解,在男女仆人公以“思凡”表意、计划双双远逃的枢纽处,垂幔散开又合拢化为“围墙”,两人原本获得重生的希望也随之幻灭了。

    比拟闫锐导演的上一部大剧场作品《原野》,《风雪夜归人》呈现出很大没有同。在《原野》中,深谙戏曲之道的闫锐运用了京剧的文武场、人偶歌队等诸多手段,一些指向明显的标记化道具物件,和扎纸人偶的频繁登台,偶然会让观众以为有些“满”。这次《风雪夜归人》中闫锐做了减法,没有庞大的场面调度,也没有借助过多的音乐进行气氛渲染。这在第二幕书房私会一场戏中体现得很明显,男女仆人公的肢体动作、心理状态,在昆曲清雅的曲笛锣鼓的伴奏下显示得更为贴切清晰。这既符合剧作本身的特质,也是对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连续与探索。

    发布于:北京市
    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