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观平
(一)
初夏时节,黄海之滨的日照港一片繁忙,一艘艘满载“新三样”的巨轮,从这里启程驶向全球。
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这座改革开放后新建、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级口岸,沉着、迅捷、高效自始自终,展现着一个外贸大省的身材,见证着山东高质量发展奋进的足迹。
在茫茫大海上飞行,灯塔提供的就是“确定性”。就在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在这里驻足远眺、凝神静思,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深情擘画,为齐鲁大所在亮新时代的领航灯塔。
年轻的口岸,年轻的山东。当海风吹拂齐鲁大地,改革创新活力奔涌,今天的山东,每寸土地,都吐纳着昂扬向上的崭新气象。
(二)
用一镜到底的体式格局,打开已往300多个日日夜夜,每次定格,都见证着山东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其中一些镜头,格外珍贵。
2024年7月26日,印度新德里——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东营黄河口留鸟栖息地成为山东首个世界天然遗产。
睁开剩余 94 %多年来,黄三角天然保护区积极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共计修复湿地超过30万亩。从红胸黑雁首次“安家”,到疣鼻天鹅首次“添丁”,作为生态环境的挪动“晴雨表”,没有什么比这些“新住民”更有说服力。
大河息壤,万物共生。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是母亲河对山东的馈赠,而山东,则用鸥翔水美往返馈这份眷顾。
2025年4月14日,比亚迪济南基地——一期项目总装车间内,1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相邻的二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6月底前有望投产。
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越跑越快”的一个缩影。在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两个月超过50%的背景下,谁都无法忽视一个“隐形冠军”的存在——济南二机床。
这里生产的大型冲压生产线,装备国内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不但实现周天下产替换,相关技术装备还出口17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让德国、日本等对手畏敬。
2025年5月19日,日照附远洋疆——“一箭四星”,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遂送入预定轨道。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枚火箭由烟台海阳总装出厂,所搭乘的“西方航天港”号发射船也是“海阳造”。 依托我国首个、全球唯一在营的海上发射支持保障系统,海阳已经保障了16次海上发射任务,西方航天港的名头越叫越响。
对比这两年天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有一处细微的表述调整有目共睹,贸易航天今年被明白为“新兴产业”,产业成熟度上的质变冲破由此可见。可以说,西方航天港的崛起,恰是促成这个小更改背后的大推力。
跨越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若是将这三个画面置于统一个取景器中,一个向上图强、求新求变的山东形象,呼之欲出。而就在不久前,它们的确有过一次巧妙的“同框”——
2025年度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发表,来自黄三角天然保护区管委会的赵亚杰、来自济南二机床的王传英、来自西方航天港集团的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站上了统一个领奖台。
这几乎是一条明线。这条线指向青年人才,指向大省担当,更指向“国之大者”。顺着这条线索向上寻溯,“大象”转身的姿态格外坚定。
当向新向绿、攀登跨越的决心勇往直前,山东便无惧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无畏“笼子腾出来了鸟还没来”的质疑,以奋斗实干为“走在前、挑大梁”,写下一个个活泼注脚。
(三)
从甘肃到山东需要多久?
“0.003秒。”
5月初,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只需0.003秒,甘肃收回的电能就能传输到山东,预计每年可输送电量36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绿电占比超过50%。
翻开已往一年的山东成绩单,“绿色”“创新”“改革”“开放”等高频词跃然纸上,标注起山东高质量发展新高度,挺立起新时代山东的崭新形象。
这是一份产业向新的答卷。
“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系统上大有可为。”一年前,总书记精准点题,点出了山东发展的优势和底气。
产业升级,知易行难。传统产业如何撕掉“低端”旧标签?技术壁垒的高山如何翻越?这些绵亘在转型面前的难题,恰恰孕育着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的创新生气。
这一年,山东实现不少“新蜕变”。海尔卡奥斯链接企业90万家,服务企业16万家,为传统产业重塑筋骨;80个重点行业“产业大脑”落地,初步覆盖41个产业大类,构建60余个细分行业数据仓……“老树发新枝”的转型实践,印证着“传统产业里面也有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山东多了不少“新面目面貌”。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点火升空,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投用……上天入地,通江达海,硬核科技展现山东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这是一份改革开放的答卷。
改革开放,是齐鲁大地最鲜亮的标识。总书记“要在进一步周全深化改革、推进高程度对外开放上勇争先”的殷切嘱托,成为山东日日思进、步步前行的不懈动力。
审阅当下,当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难以适应深化改革需要,当关税波动为外贸出口蒙上一层暗影,谁能矢志改革、扩睁开放,谁就能找到破解难题、克服挑战的无效路径。
挺进无人区、深水区,山东以“排头兵”担当蹚新路。从推进联合报装“一件事”高效集成办理当选《中公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到自贸实验区累计15项改革结果在天下推行,再到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核电等领域,一项项改革结果,标识山东改革创新新冲破。
聚焦“高能级”“高程度”,山东持续打造对外开放新洼地。从同106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建立702对友城和敌对合作关系,到天下首趟“一单制”跨境铁海联运班列在烟台港开行,再到第4个山东中欧班列海外集结中央落地老挝万象,一个个开放举措,赓续拓展山东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
这是一份粮稳民安的答卷。
仓廪实,天下安。总书记夸大“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
粮食产量爬坡难、滑坡易,如何在高基数上实现稳产减产?面对种业卡脖子难题,如何为种子安上“中国芯”?可否回答好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之问,决定了可否续写“天下农业看山东”的辉煌。
翻开答卷,数据里有新亮点。2024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持续位居天下首位;粮食总产11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农产品出口连续26年天下第一……首位、第一、新高,见证着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调。
翻开答卷,实践中有新冲破。在潍坊,全球首个小麦完整基因组图谱在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出生;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积极研究改地、改种、治水,让盐碱地变身“大粮仓”;在烟台,“耕海一号”年产海洋渔业产品约15万公斤,打开“蓝色粮仓”新图景……齐鲁大地处处涌动着科技兴农的蓬勃生气。
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建设更高程度的“齐鲁粮仓”,为端牢中国饭碗多作贡献,乡村复兴齐鲁榜样正赓续提档升级、抖擞新的活力。
这是一份文脉绵亘的答卷。
“山东要担当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这一年,高擎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掌握运用好“两个结合”,齐鲁大地升腾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
揆诸现实,“文化库存”不等于现成“财产”,可否激活沉睡的文化资源,打破“捧着‘金饭碗’乞食吃”的困窘,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异样有全局性影响。这就像是一道“必答题”,检验着一个地方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
优场景、强供给,齐鲁文化的枝叶愈发繁茂。2024年,山东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企业329家,增进26.5%,金东数创、歌尔创客等文化科技企业蓬勃生长,西方影都、临沂琅琊古城等项目成为创新名片。
请进来、走出去,齐鲁文化的芳香远播四方。整合世界资源,山东推进“全球汉籍合璧”重点古籍整理,编纂出版《齐鲁文库》《儒典》,文化资源数字化价值化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连接起传统与现代、山东与世界,文明交换互鉴跨越山海,抒写自信。
思想的伟力一经与实践相结合,在传承中绵亘赓续,在创新中绽放光彩,山东文化建设的信心为之一振、格局为之一变、气象为之一新。
这一份份答卷,是践行殷切嘱托的铿锵回响,也是激荡时代浪潮的奋进足音。厚重、提气的年度成绩单里,亿万齐鲁儿女正以“走在前、挑大梁”的奋斗身姿,绘就出新时代齐鲁大地的崭新篇章。
(四)
一年的时间,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涓滴之水,但一年的变更,对山东来说却是非比平常。
这一年,时间显得格外珍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一个月后,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对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发言精神作出周全安排,“走在前、挑大梁”成为山东发展的主题主线。
围绕这个主题主线,一系列安排紧锣密鼓地睁开。
2024年下半年,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民营企业座谈会、交通强国山东树模区建设推进会议等接连召开。在大局中谋大势,大格局一以贯之。
2025年开年伊始,“新春第一会”定调新一年发展任务“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紧接着,提振消费工作大会、抓项目扩投资稳增进推进会、济南青岛都会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等继续推进。于变局中开新局,强担当自始自终。
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一年来,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山东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干事劲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回望已往一年铿锵步调,我们更加确信,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深刻把握总书记重要发言精神,每项详细要求,都承载着新的内涵,标定着新的坐标,明白了山东下步发展的工作重点。
已往一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情势庞大严峻。但山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办好本身的事,2024年经济发展走出“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GDP即将迈上10万亿台阶;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良好势头,GDP6.0%的增速,高于天下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同比增进8.2%,产业经济“头号工程”增势强劲;服务业同比增进6.0%,拉动经济增进3.4个百分点,服务业经济实现良好残局。
任尔风狂雨骤,我自安如泰山。使命担当,就表现在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上,表现在自在不迫的战略定力上。实践充分证明,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就能应对一切不确定性,克服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
回眸已往一年壮丽篇章,我们更加明了,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条件。
在市场合作日益激烈的今天,先禀赋赋已非决胜枢纽。当发展环境成为创新要素的引力场,比拼的恰是制度优势的“筋骨”与服务温度的“血肉”。
4月,山东发布《关于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至此,山东优化营商环境方案迭代升级至6.0版,惠企利民的价值取向更加鲜亮。
环境,说究竟是服务于人的。一年来,从发布政策清单,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到拓展“一件事”服务场景,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山东名片,再到出台“21条”范例涉企行政检查,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每项举措,都是立足人民、围绕人民睁开的。2024年,山东财政民生付出首次冲破万亿元、占比80%摆布。让民生温度托举发展新高度,恰是山东答卷的鲜亮底色。
解码已往一年山东答卷,我们更加坚定,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
有如许一个数据颇为亮眼。2024年,由民营企业牵头的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占比超75%。民营经济在山东的发展嬗变,无力印证了有为政府和无效市场同频共振的强大协力。
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今年以来,为应对关税风波,以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等为代表的鲁企龙头企业率先行动,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信心,展现实体经济的韧性担当;“2025山东省外贸优品购物季”启动,山东省供应链管理协会等多家协会建立“护航清单”,支持外贸企业拓宽外销渠道,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上线“山东外贸优品馆”,赞助外贸企业“消化库存”,全省内外贸一体化程度持续提拔。
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在风险挑战面前更显可贵。一年来,稳经济、促发展,应变局、化危机,一家家鲁企在市场上精耕细作,一个个山东人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烧,各条线各领域方针一致、步履不停,展现出齐鲁大地的万千气象。
“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这一年,亿万齐鲁儿女以拼搏、奋斗和汗水,托举起这份沉甸甸的山东答卷,也必将在继续奋斗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
如期、预期、周期,很多人在解读中国经济时,常用到这三个词。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在2025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站在当下看已往,我们要力争“超预期”;立足当下看未来,我们要“稳预期”。在如期与预期的辩证法中,以科学高效的决策思路,积极应对挑战,才能穿越起伏的周期,稳步向前发展。
跳出山东看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肩负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进极的使命,山东如何以一域所能服务国家所需,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成为确定性,将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重要命题。
在谋篇布局中抢先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在天下大局中精准定位,加强规划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区谋篇布局的叮嘱,为山东做好“十四五”收官工作、科学经营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立足更久远时间、更广阔空间进行前瞻性经营,要求我们树立发展的大局思维、开放视野、世界眼光,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以全局的视角审阅机遇与挑战。
站在新的起点,山东要自觉着眼天下发展大局,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紧密结合山东现实,科学经营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方针任务,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提出破解思路。要集中精神办好本身的事,保持做艰难而正确的事,坚定不移扩展高程度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无效稳住经济基础盘,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更的不确定性。
在科产融合中强根基。
面对美国滥施关税的冲击,有两类声响:一类深感消极,认为得到美国市场影响很大;但还有一类企业则透露表现,影响比较小,压力在对方,“美国要货就给,不要就分给其他客户”。
剖析两者背后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产品话语权决定了关税转嫁力。当你的技术充足强、产品充足好,无法被取代,就不怕没有客户买,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高端电子科技产品,任谁都要顾忌三分。
面对外部急剧变更情势,山东作为产业大省、科技大省,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答案非常明白,那就是必需加力推进产业经济“头号工程”,进行更快速的产业升级。好比在新业态赛道中,将传统跨境电商升级为海外仓模式,推动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加快传统家电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等等。只要我们敢于打破路径依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全球视野重构产业生态,赓续做精做强,做到不可替换,就能在变局中孕育破局之力,为高质量发展书写活泼注脚。
在改革创新中塑优势。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从来都源于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螺旋。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改革创新先行几步,发展的确定性就多几分。当前,每项改革创新举措的“先行”推出,本身就是对社会预期和信心的塑强,是促进经济稳定运行的一针“强心剂”,有利于把更多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把更多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
瞩目火线,拦阻前进的“绊脚石”“拦路虎”不会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保持问题导向,持续在解决限制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才能打开进一步周全深化改革新局面。
吹响改革创新的宏亮号角,鼓舞永不停歇的脚步,必需始终葆有一股“闯”的劲头、“创”的精神,敢于走新路、勇于涉险滩,挑战不可能,努力争第一、创唯一,以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以精准务实举措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在真抓实干中聚协力。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饱满的精神状态、过硬的工作作风,是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
好作风,就是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划定精神学习教诲,这是对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的再武装、纪律作风的再锤炼。全省上下要以此次学习教诲为契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发言精神激发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担当实干的详细行动,从讲政治的高度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务实功、出实招、务实效,力争“超预期”完成各项方针任务。
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聚焦“枢纽少数”、着眼解决问题,突出“有利于人民”导向,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我们必将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六)
寻锚不如铸锚,觅岸何如成岸。比找到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成为确定性!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山东的每步,都在诠释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夯实“成为确定性”的底层根基。
甩掉历史包袱需要多大的勇气?追“新”逐“绿”的过程到底有多艰苦?时光的标尺,铭刻着齐鲁儿女的风雨无阻,也只有山东人本身,最分明此中不容易。
无限的已往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今天的山东,如统一座强磁场,赓续迸收回“增进极”的辐射波。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央周围,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克意改革、勇敢创新,攻坚克难、挺膺担当,历史的机遇期待我们把握,山东的更多发展空间,正在等待我们打开!
发布于: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