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6 19:37:08
  • 阅读(9172)
  • 评论(36)
  • 5月14日,湖南株洲一患病老人在银行取款时死亡,引发广泛关注。据最新报道,老人家族彭老师表示,已与银行方面协商同等,达成和解,银行方面将担任老人的丧葬费用,“以慰劳金的形式”向家族领取10万元。

    齐鲁晚报 图

    家族带着老人取款,底本是为了取钱转院治疗,没承想老人不幸身亡,如此悲剧实在令人怜悯。事发后,不少网友纷纷指责银行,以为其制度实行过于僵化,缺少对病患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人性化关怀。

    然而,银行宣布的事件时间线和细节显示,银行方面对老人的病情并不知情,老人到达网点后,银行开启了绿色通道,并提出“可以直接将钱打到医院举行救治”。当然这些安排并没有得到家族认可,于是才有了后面悲剧的发生。

    目前双方达成和解,事情告一段落。面对最新的调查回应,不少网友以为“反转了”,并反过来指责家族“碰瓷”。然而悲剧既然已经发生,指责家族无济于事,还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展开剩余 59 %

    对于老人之死,银行未必负有直接责任,但这件事之以是引发巨大关注,也是由于公众对金融机构适老化办事方面有着更高的等候。以是,与其纠结是不是“反转”“碰瓷”,我们更应该思考,今后如何避免雷同悲剧再次演出?

    当前,老龄化趋势日趋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进,金融办事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但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等原因,在办理业务时往往面临诸多困难,甚至没法亲自到场,完成身份核验等操作。因此,包括银行在内的公共办事机构必需积极适应这一老龄化趋势。

    以本次事件为例,老人家族连续输错暗码,需本人亲自办理重置手续。银行需要本人到场举行身份核验,底本也是为了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家族在首次取款尝试时,没有明确申明老人病情,但银行员工如果有更灵敏的判断,自动询问相关信息,大概能提供更合适的解决方案,避免悲剧的发生。

    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2024年国家金融监视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办事适老化水平的引导意见》中提到,推进各项金融办事适老化改革,“充足考虑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实际需求和举动习惯等要素,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办事措施,切实提升老年人使用金融产品和办事体验”。

    这种适老化改革,应涵盖多个方面。比如,可开设针对老年人的无障碍通道,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延伸办事时间;还可以依托数字技能,提供远程业务办理,或为老年人提供代办、上门办事等,减少他们没必要要的出行与等待时间。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办事意识和应急处置惩罚能力,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让员工能够灵活应对。

    老人取款现场身亡是谁都不肯看到的悲剧,目前此事已经和解,但留下的反思不应竣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办事在规范和安全的基础上,也应注入更多温度与关怀,从设施改革、流程优化等方面入手,让老年人群体都能够享受更便捷的办事。

    公布于:上海市
    5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