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7 12:40:28
  • 阅读(242)
  • 评论(34)
  • 我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立异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作主旨呈报。本文图片均为主理方供图

    5月17日,2025上海科技节启幕。当天上午举办的第四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主旨大会上,我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立异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作主旨呈报时透露表现,正在将来数十年,将没有是“AI取代人”,而是“会用AI的人”取代“没有会用AI的人”。

    蒲慕明分享了多项全球研究的数据,以阐明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变化。个中,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针对欧美国家职业将来变化的研究指出,将来5年内有20%-30%的工作时候会被自动化取代。正在2030年至2060年间,将会有50%的现有职业逐步被AI取代,而这一进程现正在比拟预期还早了大约10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呈报也指出,发达经济体60%的工作岗亭可能受AI影响,个中一半被间接取代,另一半通过人机协作提升效率。长期趋向来看,到2050年90%以上的职业可能被重构。

    睁开剩余 57 %

    通过这些数据,蒲慕明认为,正在将来数十年,将没有是“AI取代人”,而是“会用AI的人”取代“没有会用AI的人”。由此也就对将来的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应当寻求变更。

    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动身,先生真正要教授的没有是学问,而是自我学习求知的能力。教学应当是指导先生学习如何学习,如何自己去求知、去解答成绩,这是“解惑”新的含义。蒲慕明透露表现,正在将来的课程体系中,AI应该成为像语文数学一样的必修课程,从小学最先,这是一个新的起源。

    正在AI时代,科普教育的方针既有遍及性科普也有高端科普。前者针对中小先生和一般没有科学基础的成年人,后者针对具有科学基础、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助力学科交叉。“科普教育应该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蒲慕明透露表现。

    蒲慕明

    蒲慕明进一步指出,科普教育应当传播科学学问与精神,信达雅兼顾并以“信”为上。一方面要注重AI的科普,包括AI使用、AI的限定性与危险性,一方面要注重人类社碰面临的庞大成绩的阐述和科技发展。最终,科普讲究的是传播严谨、诚信、实事求是、深度求索的科学精神。

    蒲慕明认为,AI时代科学教育与科普的重要方针是培养将来的科学家和科学百姓。所谓科学百姓,是指具有相称科学素养、以科学立场处置各行各业的百姓,百姓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指标。科学百姓需要具备使用AI的能力、有辨伪的能力、能助力指导和管控AI的发展,使之切合社会的需求。

    发布于:上海市
    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