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7 14:06:54
  • 阅读(4310)
  • 评论(12)
  •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作主旨报告。主办方供图

    “在高校里做科研,是在开荒;而在高校里做科普,是在运营。我们传播甚么样的科技立异故事,就会影响发现甚么样的科学问题。科技传播植根的是民族的价值观、青年的天下观、未来的立异观。”5月17日举办的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在作主旨报告时如此阐释科学传播的意义和价值。

    他在报告及第例说到,传播的是钱学森航空救国、科技报国的故事,培育种植提拔出来的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大地的新期间和新青年;传播的是黄旭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坚守,培育种植提拔出来的就是襟怀胸襟国之大者的科技工作者;传播的是王振义提出白血病治疗的上海计划,培育种植提拔出来的就是关爱群众生命健康的医学守护者。

    《中华群众共和国科学技术遍及法》明白提出,科普工作应以群众为中心,坚持面向天下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庞大需求,面向群众的生命健康。曾小勤表示,这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更是科技工作者的期间使命。

    展开剩余 49 %

    以群众为中心,意味着做科普不克不及只为发展,更要为启发,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关心的问题。“科学不应该居高临下,而是应该俯身倾听。”而前沿是立异的泉源,科技传播必须面向天下科技前沿,真正的科技传播不应停顿于知识搬运,还要做科学思维的收获机。面向经济主战场,科普要成为产学研融会的催化剂,让更多人看到科技制造价值的现实路径。国家庞大需求则是战略眼力,科技传播要强化国家意识,战略意识。生命健康则是人本情怀,科技传播的最终落点是人的复兴。

    曾小勤提出,在科普方面的零碎探索与制度建设方面,可以做三方面的积极。一是融会顶尖科学家之力,让科学家主动出圈;二是融会院系育人之力,协同培育种植提拔科技传播人材;三是融会城市共建之力,大学与城市共育科普生态。

    在报告中,曾小勤也透露,2027年上海交通大学将代表上海市承办第十九届国际科技传播学会年会,并设计于当年发布人类科技传播发展的报告,提出科技传播的我国建议。

    “我们常说未来是AI的期间,更应该说未来是AI加人文融会的期间。”曾小勤说,“我相信科技传播不是在配合科研,而是在陈述科研,不是附庸于教育,而是利好未来教育的体式格局,让我们各方携手共建共享,以融会之力共创科技传播的未来思维,经过科技传播来照亮科学梦想,孕育一个民族的立异未来。”

    发布于:上海市
    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