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论坛现场,围绕提振消费、资本市场、科技金融、中美关税等诸多热点话题,清华大学国度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专访。
在田轩看来,近期三大金融管理部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利好可有效传导至消费市场。谈及人民银行立异推出的债券市场“科技板”,田轩高度认可其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带来的代价,并发起科创债未来发行主体可进一步拓宽,连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
债券市场“科技板”开释利好
发行主体可进一步拓宽
当前,中国金融支持科技立异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但与科技立异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供给还存在肯定差距。而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18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具有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投资者众多、市场成熟度高,能够为科技立异领域提供越发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增量资金。为此,5月7日,人民银行重磅宣布,会同中国证监会立异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展开剩余 84 %对于这一立异政策,田轩评价到,科技企业一直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其融资的两个抓手来看,“股”的条理多、体系完备,而“债”相对较为短缺。是以,人民银行立异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可有效为科技立异型企业扩大融资渠道,改变其融资单一的现状,并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从而更好引发企业立异活气。
田轩提出,尤其是人民银行推出的科技立异债券风险分管工具,能够很好解决科技立异投融资存在的风险大、违约率高、本来债券市场发展不健全等问题。
据了解,该工具是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存款资金,可购买科技立异债券,有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同时,风险分管工具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一起,采用多样化的增信步伐,共同参与分管债券投资人的违约损失风险,这可以有效降低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债融资成本,支持其发行更长期限如8年期、10年期的债券。
5月7日,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就支持发行科技立异债券有关事宜发布通告,规定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可发行科技立异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立异领域投融资。发行人可灵活挑选发行方式和融资期限,立异设置债券条目,包括含权结构、发行缴款、还本付息等安排,更好婚配资金利用特点及融资需求。
“未来确实可以将发行主体进一步拓宽,让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也能够发行科创债,从而解决他们的融资贵问题。”谈及制度优化,田轩指出,下一步还需出台落地实施细则,增强监管;同时全过程监测政策落地效果,实时收集反馈意见,评估有效性并做出相应调整。
“激励科技立异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整个政策的颁布、落地、实施、反馈、评估调整的全链条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田轩说道。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要对失利更多容纳
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消费,是本年政府工作呈报提出的10项首要任务的首位。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三位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齐表态,宣布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开释稳市场稳预期的强信号,包括降息降准、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存款、完善房地产融资制度、发布公募基金紧张改革举措等。
在田轩看来,一系列政策利好,可直接或直接传导至消费市场。比方,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开释1万亿元中长期资金。这1万亿元不是直接给消费者,而是成为银行的可贷资金,继而推动其支持和消费相关的投资,或进行与消费相关的存款。
再以央行创设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存款为例,该结构性泉币政策工具可满足当前消费转型进级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已由衣食住行的生计刚需型商品消费,进级为更多以教诲、医疗、文旅、体育等服务型消费为主,专注个性化体验。而再存款的推出经过定点支持服务消费相关产业的发展,动员就业,进一步增加百姓可支配收入,从而形成促消费的良性循环。
别的,将支持资本市场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交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存款两项工具额度归并,也向市场传送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起到托底作用。
谈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田轩进一步提到了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预测。事实上,央企国企类投资平台等,天生属耐心的资本,但因先前评价体系、考核机制尚未完善,使得这部分资金不敷长期、不敷“耐心”。
“我很高兴看到,中央政府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各级地方政府推出耐心资本并扩大投资容错率。尤其在广州、深圳,甚至已经出现了基金投资单个项目同意最高100%容亏的政策,让国资背景的创投基金越发容纳失利,对激励立异及新质临盆力的发展会起到特别紧张的作用。”田轩说道。
中央政府欠债扩张有空间
动员提升投资需求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泉币政策执行呈报(以下简称“呈报”)。值得注意的是,在呈报中人民银行拓荒专栏从政府部门资产欠债表视角,比拟了中美日政府债权情况,并得出结论,“考虑到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政府欠债程度,中国政府债权扩张仍有可连续性,这对于增强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推动经济转型和动态平衡都有紧张意义”。
田轩表明到,1993年,欧盟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合同》规定赤字率不得突破3%,中央政府债权率低于60%。但进入21世纪,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先后凌驾60%的债权率红线,2003年“马线”已经名存实亡。如今可以看到,许多欧友邦度、美国财政赤字率可达8%—10%,中央政府杠杆率甚至达到200%。
是以客观来看,中国中央政府赤字率及欠债率还算较低。“欠债总量很紧张,但欠债结构也很关键。若中国GDP增速可达公道程度,适当提高中央政府欠债率后,财政风险仍是总体可控的。”
正如呈报指出,传统的债权评估方法多以债权占 GDP 的比重为衡量依据,并辅以肯定的阈值判断风险程度,但这每每疏忽了政府所持资产的紧张作用。中国广义政府部门具有的资产主如果国有企业股权,规模相当于GDP的11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明显提升了国有资产的规模与质量。从政府部门资产欠债表的角度看,中国政府债权扩张仍有相应的资产支撑。
那么为什么要增加欠债?田轩指出,核心在于当前中国仍面临民间投资的热忱不高、企业住民投资的需求不足等问题。是以必要中央经过加大杠杆提高欠债,动员市场、企业、住民提升投资需求。
“我很支持这次央行的表态,即要适度加大中央政府杠杆,提高欠债率,经过国度做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回到连续正常发展的轨道。”田轩强调。
外贸企业应对关税战
苦练内功与扩大“朋友圈”
近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税博弈连续牵动市场。4月初起,美方将对中国的“对等关税”一路从34%提高至125%,中方相应采用反制步伐。到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程度,这一举措符合两国临盆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
对于未来走向,田轩持谨慎乐观态度。综合内外压力,田轩预测未来90天今后,双方或能达成对照好的结果。“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即使实现了一个对照好的结果,也大概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不会再回到原来一样的全球化的自由商业的状态,是以我们要利用好这90天的缓冲期,对未来大概面临的挑战做好准备。”
而回顾过去,事实上国内市场具有强大的韧性与定力。从特朗普“1.0”至今,中国已经做了许多事情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包括提高科技立异、扩大内需、改善社会保障、提高百姓生活品质。来到特朗普“2.0”,中国越发自信、越发自在,越发有准备。
做好国内投资消费大循环,是应对诸多不确定性的关键一招。从具体举措来看,一是要统一国内大市场,消弭地方制度壁垒,做到“全国一盘棋”;二要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解决他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为民营企业营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末了,还要处置惩罚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eepSeek等科技六小龙为什么出目前杭州?很紧张的缘故原由就是当地政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态度。未来,应进级新型服务型政府关系。”田轩透露表现。
田轩补充到,外贸企业的应对,一方面要“苦练内功”,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供应链以降低总成本;另一方面要扩大“朋友圈”,多与日韩、西北亚、“一带一路”国度等做出口,降低对于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性。别的,要经过自身科技立异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利用好国内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