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2 07:05:28
  • 阅读(7631)
  • 评论(57)
  •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正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深化城乡融合进展,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提高乡村规划体例质量和实效,大力进展古代农业,主动进展乡村特点产业和农产物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在山东调查时强调

    ■乡村振兴道路上,山东努力走正在前、打个样!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山东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物稳产保供,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取得新成效。黄河三角洲探索构建盐碱地生态化“三级利用”模式,让盐碱地破“碱”重生;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通过延伸产业链,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向多元经济转型,“富贵花”变“富民花”;枣庄冠世榴园通过产业融合进展,带动农夫增收;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搭建创新平台,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实现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一个个鲜活案例,为山东扎实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盐碱地破“碱”有新法

    展开剩余 90 %

    有机废物处理设备高速运转,经过固液分散、发酵等环节,这些底本使人头疼的粪污秸秆被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一袋袋制品从临盆线上鱼贯而出……这条位于省黄三角农高区的有机肥料临盆线,宛如彷佛盐碱地上的“绿色把戏手”,让人畜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肥沃泥土、改进盐碱地的“黑黄金”。

    “有机肥是改进盐碱地的重要肥料之一。”山东延旭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成志强介绍,有机肥的应用可以显著增加盐碱泥土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泥土肥力,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其中的微生物还可以促进盐碱地泥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有助于提高泥土的抗盐碱化能力。”成志强说。

    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计谋资本和粮食增产的“潜正在粮仓”,是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调查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计谋意义。

    省黄三角农高区。(资料图)

    “我们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重点领域,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盐碱地特点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进展发挥示范带行动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科技支撑。”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梅旭荣说。

    盐碱地上搞农业,解决泥土盐碱化是首先要破解的难题。正在实际临盆中,为了对抗泥土盐碱化问题,很多农夫会增加化肥的使用,以期达到增产的目的。但过多使用化肥又会增加泥土中的无机盐含量,致使泥土的盐碱度进一步升高。

    如何实现正在肥沃泥土的同时改进盐碱地?山东延旭能源科技集团给出了他们的方案。企业投资建设60万吨畜禽粪污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年可处理人畜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村有机废弃物60万吨,年产有机肥5万吨。同时,项目还产出沼气450万立方米,年发电800万度,所发电量相当于每一年节省标准煤6500吨。有机废弃物吸收处理能力能够覆盖省黄三角农高区、广饶县及周边地区。

    提高地力、改进盐碱,仅靠有机肥还不够。正在省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古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山东省农业迷信院研究员张晓冬指着一大片嵬峨、茂密的植物告诉记者:“这种耐盐碱、固氮能力强的豆科植物叫田菁,是与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系统曹晨风院士合作培育的新品种‘鲁菁5号’,是我国第一个耐盐碱肥饲兼用的田菁新品种。”

    张晓冬介绍,田菁能够吸收利用空气中的氮素来提升地力水平,盛花期时将田菁秸秆粉碎还田,正在耕层以下形成隔盐层,可以抑制返盐,让贫瘠的泥土破“碱”重生。经过测试,盐碱地种植田菁作为绿肥翻压3年后,泥土盐分含量降低37%,耐盐度达到6‰,泥土有机质提高24%。

    泥土改进是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基础。正在省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面积达43.97万亩,泥土盐分含量从1‰至1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是滨海盐碱地的典范代表。

    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省黄三角农高区探索构建了盐碱地生态化“三级利用”模式,对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分类改进、生态利用,多措集成推动盐碱地地力改革提升。预计到岁尾,东营市将提质改革盐碱耕地14.6万亩,盐碱耕地提质改革后预计亩均粮食增产300斤。

    (大众新闻记者 杨珂 李明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佳松)

    这里的石榴果“上新”啦

    夏日阳光下,枣庄冠世榴园里的石榴花开得炽烈,红红火火。

    沿着蜿蜒的山路往朱村走,远远就能看见山脚下的劳碌身影——“85后”新农民刘远正踮着脚,给一盆“大红袍”石榴修剪枝丫。

    “瞧这花苞,过俩月就能挂果,到时间红得透亮,摆家里多喜庆!”刘远抹了把汗说,“从前我就守着石榴园卖鲜果,一斤最多卖10块钱;现正在农闲时卖盆栽,一棵就能卖近万把块钱。”今年以来,他卖了40多棵石榴盆栽,销售额30多万元。

    刘远的转变,是冠世榴园“盆景经济”兴起的缩影。作为全国七大石榴主产区之一,枣庄市峄城区已有2000多年石榴种植史。近年来,外地把“老产业”做出了新花样——普通石榴树经培育,变成造型各异的盆景,每一年卖出20多万盆。

    “这些盆景可不只是‘好看’,还能‘养老’呢!”循声望去,67岁的村民龙宗美正拎着喷壶正在盆景架间踱步。“去年搞了‘盆景养老’项目,给我50盆童子功盆景,每天来浇浇水、修修枝。刘威说9月底就能分红,我也算给家里添支出啦!”

    龙宗美口中的刘威,是“盆景养老”项目发起人,也是万家福石榴经营农夫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五一”假期,他把老人们养护的盆景搬上了“双舞台”——线下摆正在景区当旅游商品,线上拉来明星做“助农引荐官”。“眼下村里有57户老人参与,等分红到账,大伙儿的养老钱又多了一份保障。”刘威说。

    从“盆景养老”到“深加工增值”,石榴的身价还正在不断攀升。沿着榴园大道往南,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的临盆车间里,呆板轰鸣声此起彼伏。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永帅告诉记者:“投产后临盆线能达到8条,年产10万吨。公司与高校联合研发,刚推出了人参石榴维生素能量饮料。”

    学生正在枣庄冠世榴园研学。(资料图)

    2023年9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正在返京途中来到枣庄市,调查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本库,察看石榴树种,了解外地石榴种植汗青、种质资本网络保存和产业进展环境,并走进石榴种植园向老乡们询问石榴种植、劳绩和支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生死水平正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正在增长,石榴产业有进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我们搞科研的就得把论文写正在地里,培育更多石榴新品种,让老乡们种得更省心、卖得更值钱。”正在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本库试验田里,枣庄市古代农业产业系统石榴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安广池正蹲正在石榴树旁纪录数据,他摸着一片新叶说:“这3个新品种正正在做区域试验,抗病性强、裂果率低、观赏性好,要是推广开,石榴鲜果品质能再上一个台阶。”

    冠世榴园深处,贾泉村村委会大院里的石榴标准化种植供销办事中心让果农们有了底气。“我们现正在托管了1700多亩石榴园,测土配肥、飞防除草、技术培训全涵盖。”石榴标准化种植供销办事中心主任李国强翻着托管台账,“你看这组数据,托管一年后亩均增产200斤,裂果率降了10%,可溶性糖还提高了1个百分点。”

    峄城区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帆补充:“一开始老乡们怕托管不论用,我们就先和榴园镇5户石榴种植户签订收费办事协定,通过石榴种植户的示范,现正在愈来愈多的人主动来签托管合同。”

    旭日西下,冠世榴园里的灯光次第亮起。刘威收拾好工具,掏出手机刷着抖音直播预告:“明儿个我要正在直播间教网友怎样养石榴盆栽,说不定又能卖出几单呢。”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孙慧 王世杰)

    一朵牡丹“结出”260种产物

    5月15日,正在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尧舜牡丹”)产物展厅内,牡丹制成的牡丹籽油、化妆品、花蕊茶等产物琳琅满目。

    “牡丹‘浑身’都是宝。除观赏外,牡丹根可入药、籽可榨油、蕊可制茶、瓣可提露,正在食品、护肤、医药等领域都能找到牡丹的影子。”尧舜牡丹董事长李靖昊告诉记者,这种“吃干榨净”的循环模式提升了菏泽牡丹的产值。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在山东调查时代来到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调研菏泽进展牡丹产业、探索牡丹加工增值、带动农夫增收致富的环境,对进展特点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寄与殷切期望。

    十多年来,菏泽立足牡丹特点产业,盘绕“特”字做文章,大力进展“美丽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拉长价值链,带动牡丹产业从种植、种苗、切花、观赏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养分保健等领域延伸,让菏泽牡丹“物尽其用”,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产业支撑。

    “我们深耕牡丹产业,现已进展成集种植、研发、临盆、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拥有9项行业领先科技成果和35项专利技术,并参与了牡丹籽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李靖昊告诉记者,停止目前,尧舜牡丹研发推出了牡丹食品、牡丹特膳、牡丹保健以及牡丹日化等9大类160余款产物,将牡丹打造成“全能型”经济作物。

    菏泽牡丹盛开迎客来。(记者 赵念东 报道)

    不仅如此,菏泽正在进展牡丹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衍生出牡丹剪纸、牡丹刻瓷、牡丹丝绸、牡丹汉服等各类牡丹特点文创产物,拓展了牡丹产业的进展空间。

    正在尧舜牡丹的牡丹产业展厅,巧夺天工的剪纸、造型真切的牡丹面塑、工艺精湛的牡丹刻瓷……各类牡丹主题的文创产物使人应接不暇。

    “今年,我们新打造了4000平方米的牡丹产业展厅,展现我们临盆的牡丹产物和牡丹文创产物,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牡丹、走近牡丹、爱上牡丹。”李靖昊说。

    如今的菏泽,已进展成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长的焦点区。牡丹年宵花销量冲破60万盆,占全国的50%,菏泽成为我国最大的牡丹及其产物出口基地。外地开辟的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物260余种,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产业实现总产值130亿元,带动就业50余万人,“富贵花”成功转型“富民花”。

    (大众新闻记者 蒋鑫 通讯员 蒋硕 王豪杰)

    古邑新农民搭起返乡创业新平台

    利用白星花金龟幼虫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产出优质的虫体蛋白和干燥的虫粪……5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济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虎食品”)白星花金龟幼虫羽化棚内,总经理王元虎告诉记者,他们对传统养猪行业进行了产业升级,打造了“四位一体”新型养殖模式。

    “养猪过程实现了猪粪无害化、资本化实时处理,处理效果可达100%,项目解决了养猪场粪污聚集问题,传统养殖增收50%。”王元虎说。

    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的源虎食品主营黑猪养殖,由大学生王元虎、李少清伉俪建立。依托专家大院引入智力和人才资本,源虎食品进展到目前已成为一处集生态养殖、生态种植、农产物初加工销售、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循环产业园。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调查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时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主动培养本土人才,勉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勉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作为济南市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人,2019年,王元虎组织村里120多名青年党员、回乡大学生、青年复退武士等,建立了绿涧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三涧溪农创园”田园综合体,为园区创业青年人提供科技孵化、市场销售、品牌打造等办事。

    源虎农业。(记者 刘飞跃 报道)

    家住济南市区的“90后”新农民韩雪便是被三涧溪村和源虎食品吸引过来的创业者,她正正在负责公司新上的研学游板块。“我们将原来的黑猪养殖基地进行腾空再利用,研发了系列课程,将农业的体验性、趣味性与科技感深度融合,让孩子们正在游戏与劳动实践中体验‘新农民’的乐趣。去年开始试营业,今年三月到现正在已招待研学团队达到五千人次。”韩雪说。

    近年来,三涧溪村主动落实人才计谋,吸引外来人才150余人,返乡创业人才200余人。“来我们三涧溪村的年轻人愈来愈多了,他们的想法、做法让我们农村愈来愈有活气。”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

    (大众新闻记者 刘飞跃)

    发布于:山东省
    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