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3 19:08:49
  • 阅读(8016)
  • 评论(22)
  • 民众网评论员 李彦涵

    在江西某地农村,一纸包罗“二十八万八彩礼、城区商品房、婚后不与公婆同住”的婚前协议在前一段时间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这并不是孤例,最新数据显示,天下婚俗革新实行区均匀彩礼金额较三年前下落10%,但仍有凌驾60%的农村区域存在高价彩礼景象。当婚姻被密码标价为“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我们不能不深思:这场始于两情相悦的情绪左券,怎样同化成了赤裸裸的资本重组?

    在农耕文明的冗长岁月里,“纳征”之礼承载着两个家族缔结两姓之欢的诚意。明《宛署杂记》记载,京城百姓婚嫁“聘礼不外八两”,清《永宪录》所述江南区域“聘金十二两为常”,这些数字始终与其时的社会经济水平保持静态平衡。但当代某些区域将彩礼推高至家庭年支出的数十倍,素质上已突破传统礼俗的边界,演化为资本运作的野蛮游戏。

    这种畸形景象的背后,是市场逻辑对情绪领域的周全入侵。房产、汽车、存款组成资产负债表,生辰八字、学历职业化作估值参数,连新娘的“属相”都被折算成风险溢价。在某婚介平台,密码标价的“相亲简历”赫然标注着“985学历+10万”“公事员编制+8万”,将人格特质直接兑换成货币单位,演出着实际版的人力资源拍卖。

    更使人忧虑的是,这种交易逻辑正在解构婚姻的情绪内核。某地法院统计显示,彩礼纠纷案件中,34%的夫妻在婚后两年内情绪碎裂,却因彩礼返还成绩陷入昙花一现的诉讼。当情绪能够用违约金条目量化,当虔诚需要用押金轨制约束,婚姻干系已然沦为没有温度的商务合同。

    展开剩余 36 %

    破解高价彩礼困局,需要重构社会代价评估体系。河南某地推行的“红娘黑名单”轨制,将哄抬彩礼的中介纳入诚信惩戒体系;陕西一市展开的“集体婚礼进墟落”流动,用简约典礼对抗奢靡攀比。这些探索证明,移风易俗不能仅靠行政下令,更需要制造新的文化范式。

    “婚姻不是简单的经济互助,而是文化再临盆的载体。”只有创新举措重塑婚姻的代价坐标,能力让情绪回归本源。

    站在传统与古代的十字路口,我们既要警惕将彩礼臭名化为封建残余的粗鲁切割,也要防止资本逻辑对情绪领域的有限殖民。《朱子家训》有云:“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这种古老的伶俐提示我们:当婚姻卸下资本的枷锁,当恋爱挣脱价格的枷锁,两个魂魄的相遇能力绽放出最纯粹的光泽。破除高价彩礼的漫冗长路上,需要轨制设计的精巧,更需要整个社会对婚姻素质的集体再认知。

    公布于:山东省
    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