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痯往吇新闻网
5月24日-26日,全国麦类作物病害研究与防控协作组学术交流会在甘肃天水召开,大会以“寻根溯源、协同创新”为主题,吸收了来自全国50多家科研教学单元、技能推行部门和相干企业的200余名代表会聚,共商小麦重大病害迷信防控大计。
全国麦类作物病害研究与防控协作组前身为1975年景立的“全国小麦锈病研究协作组”,历经5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麦类病害防控的核心科技气力。协作组通过开放式协作机制,推进我国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病毒病等重大病害研究与防治领域达到国际抢先水平,为保证国家粮食平安作出凸起贡献。
据专家引见,我国小麦常见病害达30余种,个中条锈病、赤霉病等10余种病害频发,若不无效防控可致使减产30%以上。历史上,1950年条锈病大流行曾造玉成国小麦减产41.4%,1964年再度暴发后,周恩来总理亲身批示增强防治。协作组自成立以来,通过联合攻关,成功完成小麦病害“有病无灾”的目标。
自成立以来,协作组负担了三大核心使命:一是开展小麦重大病害越冬、越夏及春季产生情况观察,为病害预测和应急防控提供数据支持;二是监测病菌致病性和小麦品种抗病性的变化,为抗病育种和品种结构提供依据;三是组织全国性学术年会和调研流动,构成决策参考报告。别的,协作组还联合负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在科技创新、人材培育种植提拔等方面获得了明显造诣。
展开盈余 42 %通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协作组不仅完成了小麦重大病害的科技创新和结果转化运用,完成了“有病无灾”的目标,还培育种植提拔了一大批高端人材,并搭建了一系列国家级科研平台。协作组成员与国外偕行频繁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集会,增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协作。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陇南区域作为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核心菌源基地,见证了协作组成员“扎根黄土、求真务虚、不断探索、协同创新”的迷信家精神。自1965年起,我国农业迷信院在甘谷县建立了小麦锈病研究工作站,成为全国专家的合作基地。比年来,依托甘谷站,协作组进一步增强了与处所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化了对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的研究。
国家小麦家当技能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协作组组长陈万权表示,将来将继承深化全国协作,应对气象变化下病害新挑战,为小麦稳产减产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集会还研讨了病害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等前沿技能,进一步凝结了全国麦类病害防控协力。
发布于: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