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6 20:47:33
  • 阅读(8635)
  • 评论(1)
  •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5月16日下午,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主会场活动暨文化遗产季启动仪式在徐家汇书院举办。

    上海有着171家博物馆,一大量高质量展览比年来赓续掀起“文博热”,“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日渐不得人心,“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成为广泛现象。今年围绕“守沪文脉,创享未来”等主题,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拉开帷幕,在接上去的两个月里,上海的博物馆、文物建筑、城市文化空间将融合为一座没有边境的“博物馆”。

    徐家汇书院(材料图)

    从“文博热”到“文旅消耗热”

    上海是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源地。150多年前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院。当下,上海已经成为天下博物馆密度最高的城市,博物馆早已经融入市民游客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知识的不可或缺的场所。

    展开剩余 86 %

    据本日发布的《上海博物馆进展2024年度呈报》最新数据,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备案博物馆171座,每14.5万人就具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天下平均水平。2024年,上海全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949个,共接待观众4086万人次,比拟2023年增进31.9%,创汗青新高。

    2024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观众在观光埃赫纳吞雕像。汹涌新闻记者 朱伟辉 摄

    比年来,上海一大量高质量展览掀起“文博热”,“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日渐不得人心,“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广泛的现象。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埃及展”既卖座、又喝采,成为跨年度“现象级大展”。截至目前,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总营收5.8亿元,带动城市消耗超百亿元,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顶流。上博此前举办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也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迹。

    上海闵行区博物馆“贞观鉴——大唐汗青文化主题展”展览现场

    2025年5·18前夕,博物馆、美术馆一批精彩特展相继启幕,如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云云漫长·云云浓厚——黄永玉新作展”、上海市汗青博物馆“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佳构展”、黄浦江两岸隔江同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上海浦东美术馆“陈逸飞回顾展”,成为城中热事;还有一批佳构特展正在路上,如上海博物馆马上展出的“古犀珍献:明清犀角器展”、“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将展出的“楚歌——安徽楚文化文物佳构展”,奉贤区博物馆将展出的“露华浓深——大唐生活美学展”等。

    奉贤区博物馆将展“露华浓深——大唐生活美学展”

    跟着社会的进展,博物馆的内涵内涵在赓续地发生改变。博物馆已不但仅是一座大学校,它在赋能城市进展、美好生活、社区建设中施展偏紧张作用,也为城市消耗进级和经济社会进展注入新的活力。

    是挑衅也是机遇,科技改变博物馆未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紧张连接者、立异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如何与时代共振。

    科技将会如何深刻地改变博物馆?博物馆如何思索和处理好“变”与“稳定”的关系?博物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衅和机遇。

    作为天下博物馆界的先行者,上海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等场馆已经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鄙人午举行的主会场活动上,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分享了“上海博物馆智慧化赋能场馆建设理论”。

    上海博物馆的智慧上博“3M体系”从馆藏智慧珍爱、运维智慧经管、体验智慧办事三方面经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在极大地提升博物馆的经管服从和观众体验。将立异性的’透明展厅”概念运用在博物馆展厅的实际经管中;也经过客流分析平台供应展厅客流趋势展望,赞助博物馆优化导览路线,改善观众观光体验。而上博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打造的沉醉式数字展“山川江南”则成为东馆最受欢迎的展陈之一,遭到一波年轻观众的热捧,展厅外排起的长长部队成了馆内独特的风景线。

    上博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打造的沉醉式数字展“山川江南”

    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人工智能在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应用

    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分享了上海玻璃博物馆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展陈,且以时下最火的“元宇宙”项目经过极富未来感的虚拟体验向观众展现了未来的上海玻璃博物馆,向观众宣告,“未来已来”。

    上海玻璃博物馆

    人工智能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还可覆盖文物珍爱修复、文物判定、场馆导览、沉醉式展览等方面,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将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立异路径。

    与会专家分享人工智能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应用

    上海文旅局此次也发布了全市首批智慧化展现体验项目引荐名单,涵盖数字展览、AR互动、元宇宙体验等前沿技术应用的30项智慧化项目,包含上海博物馆线下“山川江南”数字展、上海中国帆海博物馆推出的沧海云帆AR元宇宙迥殊体验、上海地理馆“穿越银河”XR沉醉式地理科普体验等一系列项目,经过科技赋能,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数字文化产物,为市民和游客打造兼具科技感与文化秘闻的全新文旅体验,推动传统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抖擞重生。

    让文化遗产“走入”民众生活

    下午的主会场活动上还发布了2025年文化遗产季主题宣扬片;颁发2024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佳构推介、2025年焦点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2024年度博物馆杰出教诲项目、首届上海市文物职业妙技大赛等奖项;发布“守沪文脉”上海文化遗产主题游地图,启动“守沪文脉,创享未来”文物探寻行动;发布“老外逛上海”文博篇短视频第一集;举办“我的上海影象”——城市文脉故事分享。

    外国朋友分享上海城市文脉故事

    上海文化遗产季将贯串全部蒲月和六月。期间,上海全市将围绕“展览、乐游、市集、美育、演艺、微拍”等六大板块,组织开展了100余项系列活动。同时,145家博物馆、73家美术馆将在5月17日至5月19日实行减免费开放,以惠民办法拉近公众与文化遗产的间隔,让上海的文化遗产真正“走入”民众生活,成为市民游客触手可及的精神养分,持续焕新城市文化魅力。

    上海“申活集”在徐家汇书院广场开启

    发布于:上海市
    3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