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9 14:11:40
  • 阅读(3984)
  • 评论(26)
  • 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论坛现场,盘绕金融机构怎样掌控个人养老金轨制带来的时机、怎样提拔年轻人到场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等问题,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担当了北京商报记者采访。

    在周延礼看来,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作为金融机构,要在长时间、健康、适老化的思路下开发适配没有同风险偏好的、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提高个人养老金到场积极性方面,周延礼认为,应该让个人养老金轨制更好地匹配中低收入群体的到场能力。

    金融机构应掌控轨制红利

    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核心轨制,个人养老金轨制经由两年在36个城市(地区)的试点之后,于去年12月15日正式推开至天下。周延礼认为,个人养老金轨制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轨制性的长时间性业务发展时机。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该怎样充足利用这一轨制带来的红利?周延礼指出,要掌控好这一政策红利,核心在于谋划机构要转变头脑观念。养老金融服务没有是简单的谋划赚钱的问题,而是要坚持地方对金融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人民性、政治性、专业性这三者统一。

    睁开盈余 72 %

    周延礼进一步阐明,从谋划者角度来说,保障的提供者要美满养老金产品体系。当前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短期的产品比较多,长时间的产品比较少。作为金融机构,要在长时间、健康、适老化的思路下开发适配没有同风险偏好的、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

    如果监管对金融机构有很强的约束机制,这对个人养老金的到场者来说会有更多的信心保障。周延礼提到,一方面,信息表露和活动性管理要有一定约束;另一方面,要夯实谋划管理的基础,个人养老金的两个账户要谐和,构建账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包括定制化配置、持续的信息服务、数据共享等。

    别的,周延礼还提到,金融机构需自动对接监管要求,当前监管对个人养老金的安全性、长时间性责任管理要求较高,因为其涉及泛博住民的长时间养老保障与资金安全,金融机构应自动将产品设计、销售举动、资金运用等环节归入审慎监管框架。销售举动方面,要形成自我约束机制,避免短视化操作。

    考虑中低收入群体到场能力

    固然目前个人养老金轨制运行安稳,但也存在“开户热缴存冷”、对年轻人吸收力低等现象。怎样提拔个人养老金到场积极性是业内持续讨论的问题。

    从政策激励角度,周延礼认为,要提拔税收激励的力度与适配性,行业在这方面应该多做一些研究,争取在枢纽的环节能实现突破,以此激发个人养老金到场者的兴趣与热情。

    在覆盖人员方面,当前个人养老金覆盖人群主要针对中国境内到场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或城乡住民基础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周延礼提出,未来盼望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体特别是年轻人能够尽早到场。同时,国家可在财务承受范围内,适当提高税前扣除等上限。

    “我们还可以探索多样化的激励机制,比如政府配比+税收+补贴这类复合形式,更好地匹配中低收入群体到场个人养老金的能力。”周延礼强调。

    产品供给直接决定消费者到场个人养老金的兴趣,周延礼指出,要丰富第三支柱产品的供给,金融机构还应该开发一些目标基金的项目,比如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等,还可以开发包括多资产组合、年金险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线来提拔个人养老金产品线的适配性和专业性。同时要放开长时间资金到场资本市场的渠道,希望资本市场能够在个人养老金运营产生效益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自动开发适配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产品

    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积极支撑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成为保险业和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如近期各家险企在积极争取的保险资金长时间投资改革试点,便属于保险资金支撑资本市场的有力尝试。

    培育养老保险资金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从政策端和实际投资端来说,还有哪些发力的空间?周延礼总结表示,对于国家已有明确要求的领域,需积极落实;对于暂无具体要求的领域,企业应创新思路,挖掘有价值的投资品种与资产。各保险公司需连系自身专业优势,研究具体投资计谋,驻足长时间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原则,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目标。

    谈到未来的投资,周延礼认为,行业需要往远看、往前看、向长时间看。针对当前养老保险产品普遍存在的期限与收益没有匹配问题,自动开发适配性强、稳健性高的投资产品至关重要。

    国债等低风险、收益稳定的产品还是市场刚需,建议国家刊行长时间养老专项债券,此类债券与保险业务及养老保障高度契合,预计保险公司将积极认购。

    别的,周延礼建议,养老保险资金在投资过程当中,可依托国家庞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新三样”中的新能源、光伏等科技领域,设立专项基金支撑创新型科创企业、民营科技中小企业。盘绕“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开展投资探索。

    “此类布局既符合国家战略导向,也能满足行业发展、企业融资与社会资本配置需求,值得在养老资金投资领域重点促进。”周延礼补充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发布于:北京市
    1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