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3 20:01:56
  • 阅读(10368)
  • 评论(41)
  • 能源转型加速,天然气作为相对清洁的化石燃料,市场增进空间另有多大?是不是已进入瓶颈期?对此业界不乏接头。申能团体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估计,天然气产业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他在5月21日进行的第29届天下燃气大会“中国天然气进展前景预测”时事争执论坛上表示,“十四五”时代,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耗量从2020年的3240亿立方米提升到2024年的4260亿立方米,估计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耗量将到达5500亿立方米,这为天然气产业供应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4年,天下天然气表观消耗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进8%。从消耗布局来看,海内天然气消耗的四大范畴分别是乡村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若参照上述预测数据,2030年海内天然气表观消耗量将在2024年底子上增进近30%。

    黄迪南说,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负担着底子能源保障和低碳转型的双重任务。中国正努力于推进能源布局从煤炭为主向清洁能源转型,为天然气供应了机遇。在“煤改气”等环保政策推进下,天然气在发电、制作业、化工和交通用能等范畴的消耗占比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正尽力推进燃气底子设施建设。在管道网络方面,天下天然气长输管网总里程近13万千米,城镇燃气管网总长度超百万千米,不断完善的跨区域天然气输送管道,进步了天然气的输送效率和笼盖局限。内地区域已建成LNG接收站33座,提升了进口天然气的接收能力,进一步保障了气源供应。

    展开剩余 72 %

    论坛现场

    但挑战不容忽视。

    黄迪南谈到,虽然通过增储上产,加大了页岩气、煤层气等异通例天然气的开辟力度,但怎样保障可靠的气源供应,减少对单一气源的依赖,是我们面对的重要挑战。

    代价机制方面,他认为目前天然气终端代价受多种因素限制,未能完整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天然气代价市场化改革虽在推进,但仍有待完善。其他技术合作方面,热泵、电池储能、微电网等新能源技术正快速进展,目前中小型终端电能替代用能成本低落显着,具备与天然气终端的合作优势。

    “整体来看,中国天然气的进展机遇大于挑战。”黄迪南在被誉为全球燃气行业“奥林匹克”嘉会的天下燃气大会上强调。这是天下燃气大会创办近百年来初次在中国进行,吸收了来自全球约70个国家和区域的30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盘绕全球能源转型、天然气行业进展及可持续未来途径深切交流。

    上海是海内天然气消耗量最大的乡村之一,2024年,上海市天然气消耗总量到达114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约11.7%,是乡村电力、工业和民生用能的重要支撑。申能团体负担了全市95%以上的天然气供应和运营。

    黄迪南在论坛上介绍,通过不断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系统建设,上海已构建起“X+1+X”上海天然气全产业链,并构成了上游“6+1”供应系统,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如东管线,川气,东海气,五号沟和洋山LNG接收站等。“本年底,跟着洋山第二个接收站的投运,上海的气源供应系统将升级为‘7+1’。我们通过量渠道的海内管道气和进口LNG的兼顾、天真分配,确保上海的天然气供应一直保持稳定、可靠。”

    他分析称,天然气将在上海的电力和航运燃料清洁替代方面施展重要作用。“十四五”以来,上海的发电用气持续保持较快增速,发电用气估计还将有稳定、持续的增进空间。

    作为超大乡村,天然气在上海电力消耗方面的乡村特征日趋显着。2020年,日用电负荷最大峰谷差约为1300万千瓦,2024年这一数字进步到约1650万千瓦,增速近30%。“天然气发电的快速响应、天真启动、低排放量等优势,将在电网调峰方面施展庞大作用。固然,储能、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新技术也将渐渐进展,将与天然气发电在调治能力上展开合作。但对电网来说,天然气发电在肯定性的调治能力和电网调治所需的迁移转变惯量方面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黄迪南说道。

    此外,在航运燃料范畴,跟着LNG动力船舶的进一步升级和推行,天然气无望在航运范畴获得更大规模的利用。自2022年3月上海港展开LNG加注营业以来,LNG加注量持续添加,到2024年底已完成了100艘船的LNG保税装船任务,为助力上海打造国际绿色航运中心施展了关键作用。

    长三角是天下主要的天然气消耗市场之一。据澎湃新闻相识,长三角区域的天然气互联互通正在加速推进。

    由申能团体旗下申能洋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于2022年9月获得沪浙两地联合批准并于同年11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家油气重点工程、上海市与浙江省能源进展“十四五”计划重大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与现有的洋山LNG接收站实现互联互通、兼顾分配,大幅进步上海气源保障、调峰和应急储备能力,同时有效提升长三角能源互联互通、余缺互济水平。

    买通“大动脉”、流通“毛细血管”也是长三角能源互联互通的建设重点。据悉,申能团体已建成沪苏、沪浙联结线等项目,正在推进扩建项目与国家管网联通工程,在沪的2.7万千米地下天然气管网不断加强和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

    发布于:上海市
    3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