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6 06:30:00
  • 阅读(11158)
  • 评论(22)
  •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刘家碧

    编辑 | 袁月

    在工作期间,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难免会有状态不佳的时间。怎样判断这是一般的情绪波动还是某种心理疾病的征象?

    在“科普专家说慢病”系列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专题节目中,首都医科大学从属北京胸科医院精力心文科主任医师、教授庞宇介绍,在临床上,诊断心理疾病需要符合症状尺度、病程尺度、严重水平尺度以及清除尺度。庞宇教授以职业人群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遍及性焦急为例,详细讲解了哪些焦急是情绪,哪些焦急是疾病。

    首先是症状尺度。无明确缘故原由的紧张、提心吊胆,以及心悸、出汗、颤抖、如坐针毡、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可作为遍及性焦急的症状尺度。

    其次是病程尺度。如果上述症状间断出现,频率也不高,比如1个月内出现2—3次,一般考虑不是遍及性焦急。上述症状持续6个月及以上,建议去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第三是严重水平尺度。对付职业人群来说,如果已经没法一般工作,或人际关系遭到影响,比如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没法一般与他人交流,建议及时就诊。

    第四是清除尺度。如果心悸、出汗、颤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是在头部受伤之后才出现,那需要清除是否存在器质性的精力障碍,而不是纯真的焦急症。

    发布于:北京市
    5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