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3 14:17:45
  • 阅读(199)
  • 评论(48)
  • 没有触目惊心的手术画面,却有最贴近基层日常的医疗故事;没有高精尖的医疗装备与高大上的医生抽象,却有医生与患者之间“钥匙交付”般的信任。正在热播的《我家的医生》以返璞归真的姿势,让观众瞥见不一样的医疗生态截面,为国产剧市场带来了一幅新奇、天然又温情眽眽的人文景观,而完成这种“新奇”的枢纽,在于其题材的充足“下沉”——聚焦社区医院这一医疗场景,医与患之间的沟通社交、地缘关系最大化后的文明贴近感,都是该剧创新与引人注视的地方。

    由芒果TV、湖南卫视、芒果超媒出品,天娱传媒、立岩文明联合出品的都会医疗剧《我家的医生》于5月9日20:00起,在芒果TV全网独播;5月11日20:10,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

    该剧首次将镜头瞄准基层社区医疗生态,以青山绿水社区卫生办事中心为中心,用轻松治愈的笔触勾画出社区医生的实在日常,展现基层医疗事情者的职业价值与人文温度。

    展开盈余 66 %

    “这个世界上,必要那些能把人从殒命线上拉返来的医生,也必要我们这种医生。”剧集中,黄尧扮演的青山绿水社区医院慢病科主任余诗,面对不明白社区医院事情价值的新人医生如是说。《我家的医生》所塑造的青山绿水社区卫生办事中心的“医护五人团”,是会陪白叟聊天、帮患者调剂家庭矛盾、甚至被住民视为半个家人的邻家医者。社区里的患者故事也淌着酸涩与暖意交织的人生味道:馋肉吃的“不听话”患者杨建国,屡屡逃出社区医院觅食,实际上是忘不掉离世老母的剁椒酱味道;总是满院乱跑“不懂事”的小姑娘,实际上是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奶奶。

    该剧的叙事气势派头亦与题材高度契合,以暖黄社区色调、绿叶粉饰的医院情况、邻里间共享的米粉店与宵夜摊为视觉符号,构建出身活化十足的治愈系美学。此外,社区医生们不依赖于高精尖的装备仪器,反而依附对住民患者生存习气的熟稔、对邻里间相互关系的亲近,从细微动作中推断康健波动,从一句方言问候里捕获心理症结。

    剧中所浮现的社区医生们,比起治愈恶疾,提醒预防更多;比起妙手回春的答应,详细切实的“在场证明”更多;比起死活时速的死神赛跑,反复叮咛的乡音医嘱更多;比起生命援救的事业,对生存尊严的温柔维护更多。上门收集观察问卷却遭受“骗白叟钱”误会、轰还俗门的社区医生,在一次陌头急救中收获住民变动与职业价值;从三甲医院离职、被家人质疑社区事情辛劳“不够风光”的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声声致谢中解高兴结。

    在家门口就业、与挚友共事、在噜苏日常中完成社会价值。《我家的医生》的突破性不仅在于题材与叙事,剧中浮现的以赵东城、余诗、关旭、张骏、沈鑫鑫五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青年群像,也为现代年轻人打开了一种全新的职业设想。全科医生赵东城与慢病科主任余诗自小结下的“反动友谊”、赵东城与关旭这对亲兄弟久别相逢后的别扭与默契、伙伴们帮单独抚养女儿的张骏哄娃的日常……这些关系网构建了一个兼具医疗专业性与人情味的“社区职场乌托邦”。剧中青年医护们步行可达的社区职场、下班后与邻居共享的粉面摊、闲时相互串门围炉夜话的小饭桌,都是对这种诉求的回应。在这种最大化满足“邻近性”的生存情况中,青年群体的职业价值得以在家门口完成,生存的抱负范式也得到最温情化的重构。

    慢火细熬、治愈入微,是《我家的医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当观众从剧中瞥见社区医生如何用“治未病”的智慧缓解大医院拥堵、用“治民气”的温度弥合古代社会的疏离感,便读懂了基层医疗系统在全民康健收集中的基石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旧事记者 张楠

    公布于:北京市
    1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