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2 12:10:32
  • 阅读(3769)
  • 评论(21)
  • 在广东粤西,一座曾以“南方油城”闻名国内外的城市,正在悄然蝶变。

    茂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级战略区交汇处,在新中国石油紧缺的年代,以51亿吨油页岩储量扛起“共和国石油工业长子”的重任,为国家解决油荒奉献了青春。

    但是,长时间采矿也给茂名的环境带来了损伤,近年来,茂名不停谋求高质量转型发展。

    从主动舍弃矿产收益,将昔日满目疮痍的露天矿坑变化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到积极引入绿色化工企业,奔向世界级零碳石化家当园的新目标,重塑古代工业基因,茂名,这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茧成蝶的智慧,书写中国矿产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样本。

    茂名将开采油页岩形成的巨大矿坑,改建成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茂名市委宣传部 供图

    5月21日,茂名市委宣传部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主办的“行路茂名 畅享荔枝”茂名“农交文旅商”融会发展调研行走进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和东华动力,探寻茂名绿色转型与崛起的密码。

    睁开盈余 84 %

    油页岩的荣光和“伤疤”

    茂名的石油历史与新中国工业发展紧密相连。

    在紧邻茂名市区的露天矿生态公园,茂名露天矿博物馆文化宣传部部长杨伟文介绍,1954年,时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在广东考察时,听闻茂名有一种可以燃烧的石头,随后派出勘探队深入茂名,探明茂名油页岩储量达51亿吨,矿层平均厚度15米,以年产100万吨原油计算,可以开发100年。而其时,全国原油紧缺,年产量不足50万吨,这个发现可以解国家动力的燃眉之急。

    数万名建设者从全国各地奔赴茂名,要“从石头中榨出油”, 南方最大、全国第二大的露天矿山在茂名破土动工。1957年,茂名建起新中国第一座页岩炼油厂,到1958年3月22日,生产出第一滴页岩油。1959年5月9日,茂名建市,开始大规模建设石油城,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石油工业史。

    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管理处主任唐昊成介绍,茂名露天矿到1992年停止开采,油页岩由开发动力转为国家贮备动力,30年间累计开采1.02亿吨油页岩,提炼出292万吨页岩油,为新中国发展作出了非凡贡献,茂名也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石油工业长子”。

    1958年《南方日报》报道茂名石油城建设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翻拍

    但是,光环背后,茂名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价值。

    杨伟文介绍,停产后的露天矿坑一度满目疮痍,工业垃圾聚集如山,洗矿废水横流,空气中布满着刺鼻的气息,甚至另有山坡崩塌,严峻污染着周围环境,存在严峻的平安隐患,是很多茂名人“小时候都不敢来的地方”。

    “其时另有一些矿业公司还会在深夜偷偷开采,一个矿井一早晨一连开采个六七个小时就能挣40万至50万元。其时,政府不惜价值关闭露天矿坑,也意味着茂名当年失去了一个强大的经济支柱。”回忆起露天矿坑的过去,杨伟文感触颇深。

    “工业伤疤”变“城市绿肺”

    为彻底改变露天矿坑对生态的破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2013年,茂名多方筹集资金,提出“要整治修复、保护好环境,把宝贵的资源留给子孙子女,把绿水青山还给群众”,开始将露天矿坑建设成占地10.07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修复生态,还绿于民,变“工业伤疤”为“城市绿肺”。

    唐昊成介绍,其时茂名主要做了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引水。将高州水库的清水引入矿坑,形成器械长6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最深处100米的巨大湖泊,并以茂名城市的“好心精神”命名为好心湖。

    5月21日,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90多米深的湖水在阳光下浮现出迷人的蓝绿色。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第二件事是种树。由于茂名泥土富含高岭土,寸草不生,必要一铲一铲地换土,一棵一棵地种树。在茂名历任市向导的带领下,目前该公园已经种植了8000多亩的树林。

    第三件事是建馆。将露天矿的旧厂房改造成博物馆,保留历史记忆,赋予工业痕迹新生命。

    第四件事是修路。构筑40公里的环湖道路,将公园串连成一体,人车分流,建起亲水栈道。

    第五件事是兴业。在生态修复的底子上,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家当,带动乡村复兴和老城区改造,推动农文旅等融会发展,完成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十多年间,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更,深达90余米的湖水泛着绿色、蓝色相间的波光,湖边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成为茂名的旅游景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今年五一假期期间,该公园平均每日招待游客量高达6万余人次,日均支出约50万元。

    这座公园还给茂名带来了更多设想和改变,2015年以来,茂名先后在这里举行了茂名生态马拉松、全民健身徒步节、慈悲骑行等活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参赛选手和当地市民共同参与,带动茂名全民健身运动热潮。

    唐昊成介绍,露天矿生态公园荣获2023年历史遗留烧毁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全国示范工程、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国家工业遗产、省级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省级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类型等种种荣誉。

    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以一座巨大的湖泊为核心,紧邻茂名市区。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展现如是评价:“回眸茂名露天矿砥砺前行的足迹,感受历久弥新的矿业文化,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继承艰苦创业、自暴自弃的奋斗精神,加快茂名复兴发展,建设滨海绿城有偏重要的意义。”

    唐昊成讲述,生态环境变好之后,露天矿公园带动周边农业升级、打造田园综合体多家当,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增收致富,而不少曾阔别茂名闯荡的年轻人被家乡的魅力重新吸引,选择返乡创业。他举例,露天矿生态公园内的机器人项目以及邻近的多家餐饮店老板,都是回籍年轻人带回来的项目。

    目标是打造零碳家当园

    茂名的绿色发展,不只表现在矿坑变公园,还表现在传统家当的转型升级,茂名的龙头家当石化,也正在“由重变轻”,完成“绿色包围”。

    在茂名滨海新区,一座零碳家当园正在崛起,这将是全球首个以核能为动力核心、以绿色化工为家当核心,通过核能与石化耦合发展的千亿规模万亿产值零碳家当园,建成后将减少石化企业80%的碳排放,冲破欧盟碳关税壁垒。

    5月21日拍摄的茂名市零碳家当园东华动力项目一角。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在零碳家当园,东华动力烷烃资源综合用项目一期(1)已经投产,5月21日,东华动力的海港上,一艘数万吨的货轮正在停靠,向生产线输送质料。而在该项目一侧,碳纤维项目也于2024年开建,总投资约37.37亿元,建成后可年产10000吨高性能碳纤维,可用于航空、汽车、工程等领域。据《茂名日报》报道,该项目作为茂名零碳家当园下游家当链的关键一环,将建设以碳纤维为核心的新质料家当,拓荒茂名乃至广东新质料家当的新赛道。

    通过建设“零碳家当园”,茂名正渐渐构建起以东华动力、中核绿能等为核心的绿色智能家当集群。

    茂名,已不再是谁人单一的“南方油城”,而是一个集绿色动力、新质料、古代农业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古代化生态城市。

    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茂名不仅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更注重家当绿色转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海报设计 郑达咖

    发布于:上海市
    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