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3 16:42:40
  • 阅读(872)
  • 评论(29)
  • 创新药板块,爆火!

    正式上岸港股的恒瑞医药,高开29.4%,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Mirxes-B上市首日高开24.46%,中国卫生集团本日复牌高开50.71%。

    在创新药红利反转+AI医疗的两重加持下,恒生医药ETF(159892)今年累计涨幅高达32.57%。

    实际上,今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的表现一直不错。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为例,今年累计涨幅超30%,大幅跑赢同期的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

    这个涨幅,其实不比抢手的AI板块低。

    是什么造就这个板块的火爆,后续又能否继承下跌?

    01多重利好共振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可以或许连续火爆,源于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其中有三点比较重要的。

    说得最多的,是出海方面取得的冲破,这是创新药企基本面的重大转变,创新药企未来的营收、利润增长更具肯定性,空间也更大,进而提拔整个板块的估值。

    5月20日,三生制药发布公告,宣告其与跨国药企辉瑞就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签定了总额超60亿美圆的独家允许协议,并以12.5亿美圆首付款创下国产双抗药物License-out首付款记录。同时,辉瑞还设计在该互助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代价1亿美圆的普通股股份。

    睁开盈余 84 %

    受此音讯刺激,公告密布当日三生制药股价一度涨超40%。

    这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企从“仿造跟随”迈向“全球引领”,并推动行业互助模式的进级。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正通过License-out模式加快全球化结构,以技能受权方式积极结构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医药产业链合作系统,正朝着从“医药大国”到“创新药强国”的华丽转身。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License-out完成94笔,出海交易总金额高达519亿美圆,同比增长26%。而2025年1-3月,中国License-out交易已有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圆,均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另一个也受到广泛存眷的,是国内公司到港股上市的良好反应。

    今年港股的IPO表现不错,前有蜜雪冰城IPO被热捧,最近又有宁德时代如许的明白马公司,在港股IPO后股价大涨,甚至一度出现港股股价比A股还高的景遇,显示出资本对于国内公司上岸港股的认可。

    当中的原因很多,如外洋投资者可以直接在港股市场买到更多优良的、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公司;又如在规则方面,有公司采纳Regulation S规则将大部份美国境内的投资者清除在外,国际配售中非美外资投资者占比很高,如宁德时代23位基石投资者中,来自中东的主权基金科威特投资局(KIA)投资占比靠近20%,一定水平上规避了美国政府的政策风险。

    另外,香气扑鼻港交易所在政策层面也积极革新,方便国内企业赴港上市。5月6日,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上市新政,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请求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挑选以失密形式提交上市请求。

    还有一个,在流动性方面,从资金流向上看,表里资金一直在净流入港股。

    从去年开始,南向资金几乎每个月都在净买入港股,今年前四个月就砸了500多亿,创新药板块是其中一个买入重点。

    外资方面,随着中国创新科技进展出现新亮点、中国资产重估,和关税成绩致使美圆资产吸引力有所消退,全球资金流向非美市场、外地市场、新兴市场的景象出现,都转变了外资过去几年对于港股的负面看法,加上创新药板块本身就对流动性极其敏感,因此成为利好对象。

    当然,投资除了看过去,看现在,更重要的,是看未来。

    那创新药接下来,究竟有没有能力继承吸引资金流入?

    02继承看好

    在目前全球宏观情况都存在不肯定性的时候,我们看到资金在显着分别为两大阵营。

    一种是以避险为主,夸大低风险,稳定收益,这些资金比较喜好扎堆到黄金、债券、高息股等板块,甚至直接持有现金;而另一类,则扎堆到从前沿科技为主的板块,这些资金可以或许容忍绝对高的风险,但也请求高报答,以平衡所承受的风险。

    这种计谋,也可以总结为广受欢迎的杠铃计谋。

    避险类绝对简单,但前沿科技通常存在高波动,投资者如果选股、择时方面稍不注意,不但无法红利,反而造成亏损,以是前沿科技的投资计谋要更迷信,更无效,最好当然是挑选兼具低估值、高发展的板块,既有清楚的安全边际,也有广阔的红利空间。

    至于哪些板块会成为选项?

    大家大概起首想到AI和AI配套的,例如核电板块,这些当然是目前市场最抢手高发展板块,不过这个板块的估值已经炒得比较贵,如果接下来有一些大回撤,再去结构会更好。

    以是,无妨将眼光投向另外一些估值仍处于低位,但发展性不低的板块。

    例如创新药,以港股为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的最新动态市盈率为25.13倍,如果单看PE绝对值,不算低,甚至已经超过很多制造业板块,但思量到有很多创新药公司仍存在亏损状况,综合加权下来,这个绝对值所反应的估值水平其实是异常底部的状况。

    还有一个对比数据,就是25.13倍的动态PE,处于上市以来2.43%的历史分位点,2018年最高峰的时候,对应的数字超过80倍。

    再说一下发展性。

    先来看几个硬核数据:

    百济神州去年营收增长52%,亏损从28亿收窄到12亿,25Q1已实现季度红利;信达生物靠一款GLP-1药物的外洋受权,光首付款就收了5亿美圆;恒瑞医药卖了一款ADC药物的欧洲权益,直接把研发本钱全收返来了,今年Q1收入同比添加20.1%,股东净利润同比添加37.6%。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创新药企的集体蜕变,如果说前几年创新药还停留在"讲故事"阶段,那么现在是真的开始兑现业绩了。

    一个科技型的发展行业,大概会经历几个估值显着提拔的阶段。

    概念阶段、具体产物推出阶段、贩卖渗透率冲破门槛(通常为5%),营收疾速增长阶段、利润转正阶段、和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企业各项经营目标达到最佳的阶段。

    目前,国内的创新药企(或药企的创新药业务),大概处于第四个阶段的初始阶段。

    资本市场对于一个科技发展行业,利润从亏转盈的时候,通常会给予异常好的反馈。而对于行业本身而言,此时通常也是进入业绩和估值双提拔的时候,未来很大概会出现雷同2020年-2021年特斯拉、2023-2024年英伟达,利润、估值、股价螺旋式上升的情景。

    在增长的连续性方面,创新药板块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技能冲破,有几个赛道特别值得存眷:

    ADC药物(生物导弹),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临床数据碾压罗氏同类产物;CAR-T细胞治疗,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已经治愈了多位晚期癌症患者;基因编纂,药明康德投资的基因编纂公司正在霸占遗传病难题。

    中金展望,未来5年这些赛道会出生3-5家千亿市值公司。

    当然,作为高弹性板块,创新药公司的股价波动通常比较高,同时研究创新药公司所必要的专业学问也比较多,投资者可以采纳ETF这类简单易行、攻守兼备的投资工具去结构。

    可以存眷一下恒生医药ETF(159892),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聚焦创新药、CXO、医疗东西、互联网医疗等前沿领域,涵盖港股最具代表性的50家生物科技公司,前十大重仓股包含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三生制药等,个个都是细分领域扛把子,合计权重超60%。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指数有两大亮点:创新药浓度MAX:超60%仓位押注PD-1、CAR-T、ADC药物等前沿领域,契合"国产替代+出海"双主线。同时结构AI医疗新风口:持仓阿里康健、京东康健、晶泰控股、微创医疗、微创机器人等。

    得益于标的指数优良及可T+0交易,恒生医药ETF(159892)颇受市场资金青睐,年内日均成交额高达7.58亿元,最新规模为42.52亿元,双双稳居同类产物第一。

    03结语

    港股创新药板块,从2021年触顶后,经过4年的调解,利空因素计价已经较为充分,包括宏观的、政策的、市场的、行业的和公司基本面的,而从去年开始,以上多个因素出现边际改进的信号,今年以来底部反转趋势越加显着。

    无机构就指出,目前中国创新药进入结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较多,且不易受商业战影响,有望连续作为2025年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

    从产业催化剂来看,5月ASCO集会将至,多家创新药公司将在ASCO披露重磅数据,诸多国内创新药企有望继承迎来催化。

    发布于:广东省
    2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