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4 19:49:14
  • 阅读(11522)
  • 评论(47)
  • 民众网记者 张振楠 德州报道

    5月23日,德州市政府旧事办进行德州市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旧事发布会。会上,德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楚红梅介绍了德州市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有关情况,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2024年)》,并转达全市知识产权检察良好案例。

    据了解,近五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法案件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3年最为明显,受理审查告状案件人数同比增进91.30%,受理审查逮捕案件人数同比增进207.69%。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检察机关主动展开追赃挽损工作,五年间累计挽回经济损失930余万元。

    从案件范例来看,侵犯商标权犯法占比高达74.21%,侵犯著作权犯法占比23.27%。犯法嫌疑人多依托淘宝、拼多多、微信、抖音等收集平台实行售假举动,形成“生产+销售”“线上+线下”“销售+运输”的犯法产业链。值得注意的是,侵犯贸易隐秘案件从2020-2021年的1人增至2022年以来的8人,增进明显,案件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业和互联网范畴。

    展开盈余 43 %

    为提拔知识产权保护质效,德州市检察机关立异工作机制,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办案组),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办公室。创建4个执法监督数字模型,筛查相关数据400余条,形成“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模式。同时,会同法院、公安、行政部分会签《关于创建办事保障“德州味”品牌协作机制的看法》《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行看法》《商标侵权类刑事案件证据指引》等文件,为保护知识产权凝结共识。

    在办事地方经济进展方面,检察机关重点保护“德州扒鸡”“乐陵小枣”等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德检安商”办事品牌。宁津县检察院还团结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创建了“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机制,为当地特色产业进展保驾护航。

    发布会上还转达了5起典范案例,包括行政机关申请执行某企业行政处罚非诉执行检察监督案、李某某等2人侵犯著作权案、罗某某侵犯著作权案、唐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黄某某等3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等。这些案例既展现了检察机关打击侵权犯法的效果,也为市场主体依法维权提供了参考。

    发布于:山东省
    1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