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7 16:12:22
  • 阅读(9696)
  • 评论(6)
  • 出品 | 搜狐康健

    作者 | 雷晓楠

    编辑 | 袁月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千年前的智慧箴言,在最近盘绕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革新试点班项目(以下简称,“协和4+4”)激发的讨论中,依旧振聋发聩。“协和4+4”模式以立异姿势进入公众视野,但实践中暴露的公平性问题却还没有获得与之紧张性相匹配的严肃回应。这不仅令人狐疑,更激发我们对体系建设、社会公同等深条理问题的思考。

    那末,问题来了,当我们讨论“协和4+4”的时候,我们要讨论的是甚么?是当事人董某雄厚的家庭配景?还是她优渥的生活前提?抑或她广漠的人脉?也许都不是,真正要讨论的,是“协和4+4”在提拔、筛选、面试等流程中,如何做到更加严酷与谨慎,如何像高考一样,在某个尺度层面,让公众觉得这场提拔是公平的。

    “协和4+4”从2018年最先试点,同意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经过4年医学课程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这不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开创,而是借鉴了美国医生的培养模式。因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是美国人投资创建的,所以在100多年前,协和就希望展开“4+4”的医师培养轨制,但因为当时中国本科教育资源匮乏,无法满意协和医学院的需求,是以决定先实行八年制,以衔接医学预科教育、底子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

    睁开盈余 77 %

    美国的“4+4”培养模式,第一个“4”是在非医学院进修,能够是任何专业,包括文学、艺术、管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理工农法等专业,因为美国本科没有医学专业,高考的学生无法间接进入医学院学医。第二个“4”就是经过严酷的医学退学测验进入医学院举行医学专业进修,毕业后还要举行异常严酷的范例化医生培训,简称“规培”,最后授与MD学位,国内称作医学博士学位。从2018年最先,“协和4+4”模式跟美国实行100多年的“4+4”同步了。

    美国“4+4”培养轨制被以为是国际上最好的培养轨制,最合理、最严酷、最收效。其中最枢纽的一点就是想要进入“4+4”这一模式,走医生这条路,美国的本科生要经过很多严酷的专业测验,例如美国全国的医学院退学测验(MCAT)等。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本科在校成绩和MCAT成绩是进入“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基础前提,一样平常来说,申请者至少应是地点黉舍排名前10%的学生,MCAT测验更被很多医学生戏称为“地狱难度”,淘汰率高达90%以上。

    只有经过这样的测验,再加上本科的医学相关经历、实验室经历、发过能证实科研本领的签名文章,长期的医院志愿者履历,引荐信等多重考量,一位美国本科生才会进入“4+4”模式,开启医学之路。

    “协和4+4”的筛选尺度也其实不宽松。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革新试点班2026级本科毕业生春季批次招生简章》所写, 试点班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复试考核机制,采用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体式格局择优肯定复试名单、拟登科名单和候补拟登科名单。初审阶段,专家组根据学生提供的报考材料,就申请人的学业成绩、培养潜力、发展潜能等举行评价并提出进入复试的考生建议名单。复试采用笔试+多站式测验+专家面试的形式,重点考察医学预科相关的底子学问、英语本领、沟通交换本领、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

    不过,盘绕招生环节,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向公众解释并给出严肃的谜底。

    聚焦一:黉舍构造的提拔测验,如何体现公平、公道、公开?

    “协和4+4”的复试阶段的笔试是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自行构造的尺度化退学测验,其实不是美国那种全国性的医学生退学测验。这能够类比成考研时的自命题和全国统考。新京报曾发文谈到,自命题存在的问题包括招生单元的命题压力大、命题本钱高;命题质量乱七八糟,近年来个别黉舍的自命题还出现严峻疏漏;本校命题对外校学生不公平,和泄题风险等。若是是黉舍自行构造的尺度化测验,这其中的公平、公道、公开如何体现值得存眷。

    聚焦二:报考学生相关经历复核,黉舍有没有这个本领?

    在招生简章中能够看到,申请到场“协和4+4”的本科生需要提供本科成绩单外,还要求有3名引荐人(包括1名申请人的大学任课西席和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西席)的引荐信,要求所有引荐西席均要求副教授(或相称教职)以上职称。此外,还要提交见实习经历、工作经历、课外活动、获奖证书、声誉证书、发表文章大概出书物等;和具有不少于40小时医院/社区卫生/医生诊所/康复医疗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并提供证实和服务单元的评价。

    这类申请制带来的审核工作量是庞大的,是不是会发生审核不全面,背调不严酷的问题?先申请,再笔试的提拔流程是不是会出现“干系户”?进入复试的名单,是不是会由别的的专家复审评价?这些问题都在等待谜底。

    聚焦三:本土化的“4+4”模式,是不是能够先取消性命关天的临床专业?

    美国的“4+4”模式被国际认可,是因为美国有着完备的住院医师范例化培训轨制为其兜底。美国的医学博士(MD)最凸起的特性就是规培时间长,平常是3~7年,要想成为专科医生,例如心外、脑外、神经、肿瘤等,培训时间还要更长,一样平常一个医学生在35岁左右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给人看病的医生。

    现在“协和4+4”能够让没有医学配景的学生在4年内就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规培时间甚至也能够从3年缩短到1年。这些“速成”的医生走上临床,会不会导致医师培养质量下落?在试点阶段,能否从非临床专业试水,待轨制完善后再过渡到临床专业?

    总的来说,“协和4+4”设立的初志切实其实是为了吸纳优秀的、真正神驰学医之人。只不过,照搬过来的模式正在经历“不平水土”。也许当这些问题有了谜底,“协和4+4”模式也就真正在国内落地生根了。这起变乱若是能引起全社会对这些问题更严肃的讨论,促进医学培养体系更公道完善,也许是好变乱好事。

    董某莹4项证书被撤 协和医学院整改 公布于:北京市
    4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