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2 09:28:25
  • 阅读(3878)
  • 评论(40)
  • 万万没想到,一座东北二线乡村,人口增长竟然全国第一。

    01

    人口突然暴增

    最近,贵阳公布2024年统计公报,有一行字尤其有目共睹: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6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96万人!

    这意味着,贵阳以薄弱优势庖代了常年位于榜首的深圳,登顶2024年人口增长第一城。作为我国存在感最低的省会之一,贵阳这一次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尽管目前重点乡村里,还有郑州、苏州、南宁等没有宣布数据,但按照以往的增量来看,贵阳大概率最终位居增量榜第一位。

    实际上,从往年的数据来看,贵阳的人口增长已不俗。

    展开剩余 91 %

    贵阳不仅连续四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万人,其中2023年新增人口达到18.25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排在合肥市之后。

    在主要乡村人口增速显著放缓的大背景下,贵阳浮现出明显的“反差感”。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人口增量,包括两个部份:天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天然增长,就是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机械增长,则是一个地方的流入人口减去流出人口,即“人口净流入”。

    而贵阳的人口增长,一个显性原因是人口结构红利。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贵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为1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4个百分点。相对较轻的老龄化,间接扩大了出生率优势。

    像2023年,贵阳人口出生率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千分点;天然增长率达4.52‰,更是比全国平均水平(-1.48‰)高出6个千分点。(2024年数据未宣布)

    必要注意的是,尽管贵阳人口天然增长率仍为正,但已处于下降趋势。也就是说,贵阳比年来的人口增长中,绝大部份都是机械增长。

    例如2021-2023年这三年间,贵阳人口增长30.06万人,但天然增长仅贡献9.6万人,剩余的20多万人悉数是净流入人口。

    有人将贵阳的人口吸引力归结于宜居气候和低房价。

    的确,从房价收入比来看,贵阳与长沙相当,在监测的50个重点乡村中位居倒数(2024年贵阳城镇居民人都可支配收入为50576元,新房均价为7819元/㎡;2024年长沙城镇居民人都可支配收入为69658元,新房均价为9664元/㎡)。

    但要邃晓一点,所有人口发展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

    如果说贵阳人口的天然增长受益于人口结构优势,那么人口机械增长则主要得益于“经济爆发”。

    过去十年,贵阳GDP名义增速152.62%,位居36个主要乡村(直辖市、副省级乡村、省会与首府乡村)第四位。

    即使是这两年,贵阳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2023年,贵阳GDP增速6%,跑赢了全国大盘0.8个百分点,在28个省会中靠前;2024年GDP为5777.41亿元,实际增速6%,跑赢大盘1个百分点,增速在36个主要乡村位居第五。

    而所有经济问题的素质都是产业问题。这背后,贵阳抓住了事关国运的产业时机。

    02

    左手大数据,右手新能源汽车

    贵阳虽然经济不强,但比拟于其他弱省弱市,他们抓住的大数据产业,成了过去十年,除了固定投资外,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

    2021年,为相识决东部算力抵牾突出难题,第四大超级工程——“东数西算”正式上马。贵阳凭借丰富的水电资源、凉爽的气候条件、稳定的地质结构,成为“东数西算”的焦点节点。

    往后几年,大数据产业疾速在贵阳生根发芽:牵手中关村打造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举行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率先设立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度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形成了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一大批国表里知名企业入驻。

    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阿里纷纷在贵阳建立数据中心;在贵阳市贵安新区中的电子产业信息园内,还有戴尔、谷歌、甲骨文、百度、京东、网易、美的等近300个数据中心项目。

    久而久之,贵阳也就有了“我国数谷”的名片。

    而作为被国度定调为将来必须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GDP疾速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到2022年,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摆布。软服业收入增速连续17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总量较五年前增长五倍。

    2024年3月份全国两会上,贵州代表团公开透露,2023年,贵阳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为贵州省实现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列作出了重要支持。

    除了布局多年的大数据产业,近两年贵阳又盯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三大新兴产业”。

    2024年,贵阳新能源汽车产量暴增3127.9%,数量突破10万辆,形成“矿石—材料—电池—整车”全产业链发展生态。

    而贵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逻辑始于其独特的资源禀赋。

    贵州磷矿储量占全国总量的40%,其中贵阳下辖的开阳县被誉为“储能之都”,磷、锰等矿产是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的焦点原料。这一资源优势为贵阳切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赛道提供了天然基础,打造了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

    依托这一优势,当地实行“电动贵阳”建设方案,招引比亚迪、宁德期间、奇瑞等行业龙头投资布局,形成“动力电池+整车制作”双轮驱动的产业生态。

    到2025年,贵阳估计将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30万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值1500亿元,成为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重要一极。

    与之同时放开的是,贵阳经过打造超级关键,补齐交通短板,以适配高端产业与时机的导入。

    贵阳虽然处于东北几何中心,但因普铁线路老化,川渝去往珠三角的火车一度“甩开”了贵阳。此后,贵州抢抓高铁期间先发优势,积极争取经由贵阳的高铁纳入国度规划,这才使贵阳成为成渝南下大湾区、长三角毗邻东南亚的十字关键。

    2014年,贵广高铁建成,这是贵阳第一条高铁,到广州仅需4小时;2015年,沪昆高铁贵州东段开通,贵阳到上海实现朝发夕至;2018年,渝贵铁路解锁,贵阳2小时中转重庆;2019年,成贵高铁通车,贵阳加入成都3小时生活圈;2023年,贵阳与南宁间的时空也压缩至3小时……

    俗话说得好,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如今,以贵阳为中心,北上川渝、南下桂粤、西连滇中、东接沪昆的钢铁运输大动脉,险要雄奇,像一条条巨龙,起飞在云端山间,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微弱助攻。

    最终也就印证了前文所说:产业发展带动经济起飞,经济起飞带动人口回流。

    03

    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尽管以后贵阳经济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但受限于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其发展仍面对多重挑战。

    例如大数据产业,面对从“机房经济”向高附加值转型的困境。

    贵阳虽群集了华为、腾讯、苹果等超大型数据中心,但产业贡献主要停顿在数据存储与算力基础办法层面,缺少高附加值的应用开辟和技术立异。2024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额超85亿元,但数据交易产品多为基础数据集,缺少算法模子、行业办理方案等低价值产品。

    而新能源汽车范畴,虽然增速喜人,但入场时间晚,产业链不完善与配套能力衰,焦点部件高度依赖外部。同时锂离子电池技术面对过热风险,必要警惕上游材料产能过剩风险。

    不外对付贵阳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时机。

    业界广泛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则是“智能化”。而大数据的优势有望帮助贵阳切入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新能源汽车也有望为大数据产业导入高附加值的应用处景。

    关键在于,如何推动这两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贵阳具有明显的差别化合作优势:

    1.数据要素红利:依托“我国数谷”建设,可低成本获取海量交通、能源数据,支持汽车数据存储和算法迭代。

    2.绿电消纳优势:水电资源丰富,叠加光伏+储能,可为智能汽车提供低成本绿电,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3.政策先行先试:率先探索自动驾驶路权开放、数字资产入表等立异政策,形成制度性突破。

    具体而言,必要以“数据+场景+生态”为焦点,构建三步走战略

    短期:聚焦车路协同基建与L2+/L3级功能落地,抢占细分市场

    ●基建攻关:路侧感知进级和伶俐交通经管,搭建“人-车-路-云”协同平台;

    ●功能落地:L3级试点开放,聚焦物流配送、市政环卫等场景化应用。

    中期:构建数据驱动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实现数据资产价值转化

    ●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新能源智能汽车数据交易平台,试点电池数据资产入表;

    ●产业链协同立异:推动产业链纵向数字化整合和横向拓展;

    ●生态体系培育:打造“车联万物”生态。

    长时间:输出智能汽车“贵阳标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立异策源地

    ●标准体系建设:主导国际标准订定,成为全球智能汽车立异高地;

    ●技术原创突破:建设国度级新能源汽车实验场。

    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深耕行业研究27年,并帮助300+乡村完成并落地2000+规划项目,在大数据和新能源汽车范畴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为了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特此成立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专项规划所,可为地方产业突围提供智力支持。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窥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前瞻产业研究院

    【2】《》,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等办理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泉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公布于:广东省
    41  收藏